古天乐自砍半薪仍难救市?2025香港电影寒冬背后的三重困局
【降薪救市:影帝的孤勇与资本冷遇】
在2025年度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春茗晚宴上,会长古天乐坦言已将主演片酬从2500万港元腰斩至1200万港元[4](@ref),并自掏800万港元填补《犯罪都市·香港篇》资金缺口[4](@ref)。其发起的"拍住上"计划原定两年拍摄8部电影,目前仅完成4部[3,5](@ref),投资方对港片信心跌至冰点。
【行业凛冬:数据触目惊心】
1. 票房断崖式下跌
2024年香港总票房13.4亿港元创近13年新低,较2023年下跌6.2%[3](@ref)。2025年贺岁档《临时决斗》等3部港片总票房不及2024年单部《饭戏攻心2》成绩[2](@ref),黄金时段影院上座率跌破20%[4](@ref)。
2. 产业链全面萎缩
2024年9间影院倒闭转手,从业者转行潮涌现:灯光师卖保险、场务送外卖、演员沈震轩开网约车[5](@ref)。电影开镜量锐减,上半年不足10部[3](@ref),郑中基新片《阿龙》被迫延期[3](@ref)。
【深层病灶:创新乏力与信任危机】
1. 题材固化遭观众抛弃
网友票选"不看港片"三大原因:警匪黑帮套路重复(占72%)、演员青黄不接(65%)、烂片率过高(58%)[3](@ref)。古天乐近作《恶行之外》投资过亿仅收446万票房[2,5](@ref),豆瓣5.2分作品频现加深信任危机。
2. 工业体系濒临瓦解
古天乐旗下"天下一特效"三年亏损1.2亿港元[4](@ref),却为保留香港电影技术命脉持续投入研发。器材租赁龙头恒运公司、后期制作等环节半数依赖古天乐体系支撑[5](@ref),形成"半壁江山"式产业格局。
【破局之路:生死存亡下的变革】
面对内地市场占比75%的行业变局[2](@ref),古天乐正尝试三轨突围:通过《明日战记2》探索科幻类型[4](@ref);扶持新导演开发《不赦之罪》等现实题材[3](@ref);与刘青云等影帝组建"降薪联盟"缩减制作成本[3](@ref)。业内分析,香港电影或需借力内地流媒体平台实现内容转型。
“现在不是减薪的问题,是根本没人投资!”——古天乐在春茗晚宴上的发言成为行业缩影[2,4](@ref)